中企法务>

法官裁判权与“长官”脱钩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

来源:时间:2022-06-19 08:55:45作者:

  2015年是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完善司法责任制等4项改革第二批11个试点省区市将选择好试点地方、抓好组织实施,其他省区市将抓紧做好准备,年内开展试点。根据改革试点政策建立的新型法院,在审判团队的运行上,谁办案谁裁判谁签发法律文书,不再像以往由庭长院长来签发。(1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法院的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风向标”作用。新型法院的建立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是因为裁判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那种由庭长院长签发法律文书的历史“怪胎”将“寿终正寝”,谁办案谁裁判谁签发法律文书的模式将成为唯一的“正道”。此举必将大大提高法律文书的含金量,法院的公信力就会水涨船高地提高。
 
  过去,法院裁判文书是以庭长院长签发作为生效要件,深深地打上了行政负责制的“烙印”。按理说,这种体制应该更能保证裁判文书的质量。毕竟,能当领导,虽不说有三头六臂,至少也有过人之处,扶不起的阿斗式的领导毕竟只是极少数。不过,领导的长处在于行政管理的驾轻就熟,而签发裁判文书是一项“技术活”,与“长官(庭长院长)”的级别不是正比例关系。“术业有专攻”。行政管理技高一筹的领导,签发法律文书不一定就擅长。即使领导审案水平也高,也不可能是件件案子都精通的“万金油”。由审案法官签发裁判文书就能扬长避短,发挥法官的专业特长优势。
 
  原有法律文书的“出炉”,要经过法官审理和庭长院长签发两个互相脱节的环节,通俗一点就是“审案的不判,判案的不审”。这种裁判方式必然导致审案法官裁判权无用武之地,庭长院长又因不熟悉案情,“轻而易举”就会判些“糊涂案”。更为可怕的是,一但庭长院长心术不正,冤假错案就可能“防不胜防”。以前出现的冤假错案大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堂而皇之”地“诞生”的。
 
  这种裁判“惯例”的“异军突起”,使得司法追责成为“真空地带”。如果追究审案法官的责任,审案法官则会“振振有词”地说:“这不是我判的,冤假错案与我有何相干呢?”如果追究庭长院长的责任,庭长院长也会觉得比窦娥还冤,“我没审案,判错了,岂不是情有可原?”“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追责时审案法官和庭长院长轻松“过关”,受到伤害的当然就是当事人这个“冤大头”。所以,即使出现了冤假错案,审案法官和庭长院长都可能“不屑”吸取教训,以至于裁判文书的质量每况愈下,冤假错案成为无法避免的“新常态”。当然,最大的伤害还是法治中国被践踏。
 
  因此,法官裁判权与“长官(庭长院长)”脱钩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新型法院的建立,让审案法官有了“生杀予夺”的裁判大权。同时,司法责任也全部“发包”给了审案法官。为免予追责,法官都会沉下心来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练兵,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这样的裁判机制,法律文书的质量怎能不“芝麻开花——节节高”呢?
 
  新兴法院的建立需要多管齐下。一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品行良好的法官队伍。鼓励法官不断进修,让“活到老,学到老”成为法官的自觉行动。面向全社会选拔高素质的法官。比如,从社会上选拔既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办案技巧的律师担任法官。二要严格责任追究。实行谁审案谁判案谁负责的“三谁”机制,终身追责,让责任追究的“紧箍咒”成为倒逼办案法官狠抓办案质量的不竭“动力”。三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决不能让办案法官成为领导干部的“代言人”,否则,新型法院仍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
 
 

为保证今日华夏网互动言论平台之合法,请勿使用本平台发布如下类型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宜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 (非今日华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赞同其观点,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邮箱: rmzg.ok@163. com

推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