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法务>

企业治理现代化当需法治先行

来源:时间:2022-06-19 08:55:09作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我党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治理过程中,企业的治理现代化当需法治先行,通过不断提升员工法制素质,从而进一步构筑和谐劳动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外,还出现了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反映在劳动关系方面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随之出现,对此,我国颁发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劳动关系加以规范和进行调整。但时至今日,每当提起提升员工的法制素质,往往仍然被理解为员工维护权益这样单一的层面上。提升员工的法制素质,固然有增强员工维权意识的涵义,但却并非全部。其实,我们所说的员工法制素质,是指员工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的综合体系。它不仅包含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律意识,还包括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员工的法律素质是当今法治社会员工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员工法制素质的基本属性,不断提升员工法制素质,有利于构筑和谐劳动关系,这对于增强员工的权利与义务、促进企业的竞争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以及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毋庸讳言,尽管随着我国连续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员工法制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的法制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履行义务和维护权益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的需要。例如,有的员工随意迟到、时有旷工、违反厂规、野蛮操作、不辞而别等,未能很好地尽其义务,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也有的员工在遇到工伤事故、影响健康、恶意欠薪、人身侮辱、非法裁员时,却不知道如何维权,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据国双在对19万份劳动争议案件的判决文书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后,所发布的《国双2019劳动争议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纠纷类型表现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排列在前五位的纠纷类型分别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占45.58%,劳动合同纠纷占29.32%,确认劳动关系纠纷占11.21%,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占7.77%,经济补偿金纠纷占3.51%,而其他诸如社会保险纠纷、养老保险待遇纠纷、劳务派遣合同纠纷、福利待遇纠纷、竞业限制纠纷等所占比例均分别小于1%。尽管发生这些案件的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但其中的许多案件当员工的法律素质得以提升之后,就完全可以避免。

    员工的法制素质只所以尚有欠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无关系。一是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员工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也就难以真正地懂法,当发生问题时才知道法到用时方恨少,也有的员工存在着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存在着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存在着日常不留取证据导致纠纷案件失败的现象;二是培养投入欠缺。有些企业只注重员工技术培训,但却往往忽略了员工法制素质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之一,不注重或不舍得在提升员工法律素质上的培训投入,使员工得不到学习法律知识和接受法律教育的机会;三是缺乏有效培训。尽管有的企业按照普法培训开展了普法教育,但却多是采用“填鸭式”的办法灌输给员工,使员工难以理解,甚至引起反感,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意识决定行为,强烈的法律意识是提升法律素质的动力。通过提升员工法制素质,从而进一步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就要大力培养员工主动的知法意识、严格的守法意识、自觉的自律意识、严肃的合同意识、清醒的风险意识、强烈的维权意识和敏感的证据意识。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义,把提升员工的法律素质纳入到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目前正在开展的“五五普法”,全面推进普法工作。企业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法规划,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要完善制度建设。企业要通过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法制宣传教育监督及检查制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法制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健全表彰激励机制,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员工的法制素质不断得以提升。

    再次,要提供经费保障。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持续增加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并要明确经费用途,做到专款专用,使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活动保证质量,收到实际效果。

    另外,要创新教育形式。除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报刊杂志等公共媒体,及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讨论会等传统模式,和宣传板、宣传条幅、宣传手册等形式外,更要注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形式,诸如推送法治短信、利用微信朋友圈、建立微信普法群等形式都要加以利用,以此拓展法制教育阵地。

    还有,要营造法治环境。和谐劳动关系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法治轨道,和谐劳动关系将无从谈起。企业必须要坚持以法治企,并实行民主管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和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法治环境。

为保证今日华夏网互动言论平台之合法,请勿使用本平台发布如下类型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宜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 (非今日华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赞同其观点,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邮箱: rmzg.ok@163. com

推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