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读书>

陈之秀:从“打工妹”到“都市白领”的华丽转身

来源:今日华夏时间:2022-07-03 13:12:14作者:龙建儒

只要有梦,草根也有春天

陈之秀:从”打工妹”到“都市白领”的华丽转身   


 

  她是记者又是作家,是受人艳羡的都市白领。她的作品发表在报纸上、网络上、期刊上、书籍上。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是她对文字的热爱与钟情。在赏析她的作品、赞叹她的成功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她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她看似柔弱的身体里那种不屈服的性格。她的经历颇为丰富:当老板开过理发店,做生意卖过保健品,在商场当过服务员站柜台,在报社当发行员上门送报,当过公司职员,后来也当过“枪手”。她说,我写书,还有一方面是想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那么,她是如何完成从一个“打工妹”到“都市白领”的华丽转身?让我们一同走近青年作家陈之秀——

饥谨的童年铸就了她不屈的意志 

  1977年8月,陈之秀出生于四川省渠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还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民生活还很贫困,而她家又是生产队中最贫困的一户,生活非常艰辛。她的童年清苦而饥谨:她偷拿过供奉在土地庙中的零钱去买糖吃;亲戚家的柑子还没成熟,她就整天在树下张望;邻居家打了农药的桃子,她急急地吞进肚里,以至于被邻居发现后给她灌肥皂水洗肠……尤其使她难忘的是,因为她家没有男孩,曾在她三四岁时,父母打算把她送给别人以换回一个男孩。她闻讯后吓得躲进自家的猪圈,慌乱中烫伤了胳膊,留下了伤疤。最后就因为这个伤疤,别人家不想要她了,她才躲过一劫。这件往事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暗暗在心里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超过村里所有的同龄人,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成为她后来发奋读书的动力。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农村,家里生的全是女儿,会被别人看不起。我要证明自己,不比男孩差!”陈之秀暗暗在心里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让父母为她而骄傲。今天,陈之秀做到了,她成为当地少有的女作家。随着她作品的不断问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在当地传为佳话。而她的父母,也由于得到了她的付出,而改变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随着知识与阅历的增加,我终于找到了那个重男轻女的根源,也理解了父母。”陈之秀说,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家里有了儿子,作为父母才觉得有了靠山,而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也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父母是担心以后没人养老,所以才想换个儿子的。她想,我的父母要是当年知道我有今天,一定不会有那种愚昧的想法。  

   阅读打开了她心灵的窗口 

  “读书,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读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是只有把自己扔进书里,才感觉世界是宁静的。”陈之秀说,由于深受被抱走的恐惧,常常有种不安在心底。自从会识字后,只要有书就看,无论什么书都看,也想到什么写什么,是那种心与心的对话。但我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然后离开这个地方。

  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学条件非常差。在陈之秀的印象中,学校的教室千疮百孔,下雨时漏雨,根本无法上课,这样的教室还是借用村民空置的破房子。中考落榜,陈之秀便走上了社会。由于不满十六岁,外出打工没有身份证,因此,父母让她在乡镇上跟一个老师傅学理发的手艺。

  那时的农村有一句话“天旱饿不死手艺人。”因此,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出了师,并向母亲借了1000多元钱,独立门户自己开了理发店,很快就还清了借款。但她始终认为,老家的舞台实在太小,一年后,便决定关掉理发店,跟随亲戚到甘肃兰州打工,在商场当服务员站柜台。不久,又单立门户,在另外一家商场里租下了一个柜台,自己既当老板也当服务员。

  业余时间,她喜欢看看书,偶尔也写写文章。1997年春,她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则全国青年爱情诗歌大赛的征稿,于是即兴写了一首诗《无题》,然后按照刊物上面的通信地址寄去。没想到,几个月后,不仅这首诗很快被收入文集出版,而且还获了奖。只是因为手写的名字,编辑把“之”字看成了“元”字,于是作者“陈之秀”变成了“陈元秀”,但这次的“惊喜”让她兴奋不已。她立即写信告诉远在家乡的父母,将这份快乐的收获与他们分享。

  父母得知这件事后,商量着,觉得还是应该让陈之秀继续上学。于是托人找关系,找到了成都郊区的一所技术学校。而后,写信让陈之秀回家准备,然后去学校报到上学。面对着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陈之秀兴奋不已。她撤掉柜台,退完货,买上一张硬座的火车票回到家。到家后,母亲对她说,你先去读书,等你毕业后,有了工作,挣了钱再还我学费。陈之秀一听,心想,这样算下来,学费、生活费就好几万了。自己手里又没多少钱,要是去上学,还得欠父母的债。她权衡了一下,决定放弃了这次上学的机会。于是,再次流浪到了都市中。这次,她去了成都。

  由于有过在兰州做保健品生意的经历,到成都后,她重操旧业,在一家商场设立了保健品专柜,依然是老板服务员一肩挑。晚上,就报名参加自考的学习。然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买保健品不能在医保中报销,生意逐渐不好做了。她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百无聊赖的时候,她翻箱子找东西,突然看到了一个笔友曾经的来信,问她是否还在写作。这点燃了她重新开始写作的热情。但是,如果靠写作养活自己根本不现实。生存第一的原则,使她选择了再次开理发店,业余时间写作。于是,她开的理发店成了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理发店的招牌“小陈发屋”就是她自己用毛笔蘸着金粉写的。同时,她还在不足十平米的店铺里摆上了一台电脑。有顾客理发时就理发,没有顾客时,就坐在电脑前看书写作。要知道,十多年前,电脑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 

   师友的帮助使她走上了文学之路 

  陈之秀就这样默默地工作与生活着。万没想到,她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新闻记者的注意,《天府早报》率先刊登了《女理发师激情作诗》的文章。接着,广播电台“健康之声”栏目的卢羽专门为她做了一期节目《平凡生活》。有了媒体的关注,陈之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同时,也引起了其他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他们或到小陈发屋理发,或者与她交流文学创作。其中,有一位顾客吴明强就是看到媒体报道后找去的。他既是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位作家。她看了陈之秀写的文字后说,干脆我给你推荐一个文化公司吧,他们专门做小说的。

  在吴明强的引荐下,陈之秀认识了书商贾西贝老师。贾西贝老师看她带去的文章,说文笔不错,这样吧,你喜欢写哪方面的小说,我跟你约个长篇小说的书稿,20万字左右。随即,支付了定金。这是陈之秀第一次靠写小说挣稿费,虽然定金给得不多,但对于她来说,这个钱非常有意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之秀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这本小说的创作上,晚上更是她写作的大好时光。同时,每次陈之秀与贾西贝老师见面,贾西贝老师都会给她准备不少适合她读的小说。三个月后,她按照规定的期限交了书稿。贾西贝老师对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后来,又介绍有经验的作家冉云飞给她审读。冉云飞老师通过两个星期的认真修改,对写得好的地方给予了肯定,对不好的地方也做了标记。这样,她很快就掌握了长篇小说创作的规律。

  为了试探自己的小说是否有读者看,2006年,陈之秀在新浪网推出第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短短几天,阅读点击量便超过百万,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样,也引起了其他文化公司的兴趣。他们主动找到陈之秀,希望能出版她的小说。陈之秀将这件事情告知了贾西贝老师,贾老师说,只要你的书能出版就是好事,再说,他们的稿费也给得高,还是选择他们吧。

  有了师友们的帮助,陈之秀的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一些文化公司开始找她约稿,编辑一些学生读物。更有一些老板找她代笔写自传。随着约稿的增多,陈之秀可写的东西更多了。她关闭了理发店,一门心思当起了自由攒稿人。这期间,她是充实而快乐的。直到有一天,有人说,你这不就是当“枪手”吗?对于这段“枪手”的经历,陈之秀十分坦然,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的文字有所提高,她非常感谢那段日子。

  这时,她认识了著名边塞诗人杨牧老师。杨老师告诉她,应该去媒体发展。抱抱试试看的心态,陈之秀去了一个新创刊的媒体。几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新创刊的刊号迟迟无法落实,她毅然决定辞职。后来,她看到成都《华西都市报》农品专刊在招聘,便应聘到了《华西都市报》。那里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自由惯了的陈之秀有些不适应,工作三个月后,她又去了四川农村杂志。

  杂志社的工作,她还是很喜欢的,不紧不慢的工作节奏也非常适合她。然而,一个意外的见面打破了她原本以为稳定的生活。 

   出川进京,事业更上一层楼 

   2007年夏,《火花》杂志的主编到成都出差。通过朋友引荐,陈之秀与他相识。在沟通后,他希望陈之秀到北京,到她的杂志社发展,并承诺,如果工作着不满意,来回费用由单位报销。经过权衡,陈之秀决定“北漂”。2007年底,陈之秀来到了北京。

  北京给了陈之秀事业发展更大的平台。在《火花》杂志工作近一年后,陈之秀决定换一个单位,既不要工作强度大太,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她先后换了几家媒体,比如《中华新闻报》、《保健时报》、《商品与质量周刊》等。其实,单位的领导待她都很好,只因上班太远,加上晕车,所以她决定离职,找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她认为是最满意的。

  工作之余,陈之秀不光在博客、微博、微信上写了大量文章,同时还写诗歌、散文以及大部头的长篇小说。诗歌、散文、小说被收入多种文集,不少文章在《赤子》、《中国老年》、《火花》、《中国纪实》、《中国铁路地理》、《健康大视野》、《青春期健康》、《食品界》、《楚天文学》等杂志以及《中华新闻报》、《中国中学生报》、《国防时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发表,还有文章被《光明网》、《文摘报》、《广州文摘报》、《党政论坛》、《保健养生指南》等主流媒体转载。2008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成都情史》、《我能不能复活》。2015年10月,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黑夜的眼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黑夜的眼睛》一书的电子版曾被殷某从作者的邮箱中盗走,而后假冒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书号印刷,非法发行长达一年之久。2014年6月,陕西省商洛地区公安机关在“扫黄打非”中发现《黑夜的眼睛》系假书,严加追查,终于抓获了犯罪分子殷某。提起自己写的书还没出版就被被盗一事,陈之秀笑称,说明自己还有点利用价值。 

  写作的快乐与满足 

  “只有把自己埋在文字中,才感觉世界无穷大;书与文字像一对恋人,相互吸引又彼此分离,而我就是那个多情的人,既爱读书,又爱文字。”陈之秀写作的灵感源于生活,而灵感又是对艰苦奋斗的人的奖赏。她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或者下班的路上看书。晚上吃过饭后,便是她的创作时间。对于一个搞文字创作的人来说,感情通常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

  陈之秀现在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界》的记者。她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山村.都市.女人》已经完成初稿,目前还在修改中,有望在2016年年底与读者见面。

  我们拭目以待的同时,祝愿之秀妙笔生花,带给读者更多“睛”彩,帮助有缘读到她文字的人扫除心灵的尘埃。

 

原载人民中国网http://www.zgrm.org/detail.asp?id=9391



为保证今日华夏网互动言论平台之合法,请勿使用本平台发布如下类型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宜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 (非今日华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赞同其观点,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邮箱: rmzg.ok@163. com

推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