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

漯河源汇区陈岗村耕地“变身”厂房 监管部门集体失声

来源:今日头条 时间:2025-11-24 16:59:52作者:魏强

原标题:漯河源汇区106亩麦苗“变身”厂房 监管部门集体失声 法律很没面子


  前不久,多家网媒披露了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陈岗村民陈某强,自2012年来铲掉麦苗非法占用耕地106亩,用于建设永久性厂房对外出租非法获利。106亩耕地硬化后建设钢构厂房,其行为已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没见哪个职能部门出来干预,陈的行为都是在大白天轰轰烈烈进行,13年了咋就硬是没有拆除?可以说陈某强一路绿灯,陈相当有面子。



违建情况



  从法律层面审视,陈某强的行为已明确触碰刑责红线。刑法有规定,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即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中"数量较大"的情形,应当追究刑责。106亩的涉案面积远超入罪标准,且耕地被硬化建设永久性厂房,已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完全符合"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法定情形。法律条文的明确界定,更凸显出该违法行为长期未被追责的反常性。


    媒体关注后陈自行拆除一处 水泥地上覆盖一层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陈某强所在的源汇区监管体系为何集体失声?

  农村土地监管本应形成多部门协同的治理闭环,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但在此次事件中,从耕地被首次侵占、麦苗被铲毁,到厂房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长达13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部门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这种"集体失声"并非偶然。类似现象在全国绝非此一例,目前没有监管真空,只有监管失职失察,背后都有交易。最后都是纪检部门介入才真相大白,才明白是谁给了违法者面子,丢了法律的面子。

  还有其他原因就是,个别地方可能存在的"选择性执法"倾向,法制观念淡薄与山东日照等地出现的"按时间分区处理违法占地"等模糊政策导向形成呼应,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当法律的刚性约束让位于"等待政策"的消极心态,法治权威便会在基层治理中逐渐消解。

  该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106亩耕地的命运,更影响公众对法治公平的信仰。法治社会没有真空地带,谁给了违法者的面子,随着举报者坚持不懈的举报,相信有一天法袒护者都会没面子。

  事件如何处理,我们将继续关注。

为保证今日华夏网互动言论平台之合法,请勿使用本平台发布如下类型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宜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 (非今日华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赞同其观点,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邮箱: rmzg.ok@163. com

推荐人物